5月28日上午,美高梅官网正网举行“毓秀史学讲坛”第98讲,宁夏社会科学院余军老师应邀做“民族地区民族考古”专题讲座。美高梅官网正网师生到场积极聆听。讲座由衣长春副经理主持。
讲座分六部分
一、史前时期之“早期中国”
二、春秋战国的族群移动
三、两汉之际的民族羁留
四、魏晋北朝的民族汇聚
五、隋唐时代的民族寓居
六、宋元明清的民族趋同
讲座伊始,余老师为大家简单介绍了宁夏国土空间总体格局,即“一带三区”(一带:建设黄河生态经济带;三区:建设北部绿色发展区、建设中部封育保护区、建设南部水源涵养区)。以“一带”辐射带动“三区”高质量发展,以“三区”护卫支撑“一带”生态保护建设,形成互促联动、相得益彰、良性循环的发展新局面。
接下来,余老师讲述史前时期文化上的“早期中国”,旧石器时代为水洞沟遗址,“中石器时代”为鸽子山遗址、“细石器文化”,新石器时代呈现出仰韶文化→马家窑文化→菜园文化(马家密文化马厂类型)→陕西龙山文化→齐家文化(页河子类型)的特征。之后余老师分析了商周时期的族群移动,提及中河孙家庄西周墓葬、车马坑,姚河源西周遗址,春秋战国时期青铜文化以及彭堡杨郎等地居民的人种特征。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汇聚,具体体现在北魏墓葬、北周墓葬、田弘人骨种族特征等方面。隋唐时期,在吐谷浑慕容威墓,浑公夫人契苾氏慕,窨子梁何氏家族墓,固原南郊史氏墓地,固原南郊、南塬、九龙山隋唐墓葬中的高加索人种中凸显民族融合和寓居的现象。宋元明清时期,在宋代雕砖墓,金代砖砌墓,元代砖室墓,以及西夏考古中的中原文化、唐宋文化都在印证这一时期民族趋同情形明显。
再次,余老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开城元代安西王府,它是元世祖忽必烈三子安西王忙哥刺一系在“六盘者”的避暑府邸,其毁于成宗大德十年(1306)开成路大地震。所居为六盘山北段东麓半阴湿土砂石山区,地势高亢,是黄河支流清水河的发源地,也是泾河、清水河、葫芦河的分水岭。出产大量的黄、绿、白釉瓦砾、琉璃饰件残块等建筑材料分布情况。整个建筑遗址范围(含窑址)南北长约3500米、东西宽500—1000米,按当地地名自南而北主要分黑刺沟、北家山、开城村、长虫梁、瓦碴梁五个区域。该遗址于2001年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除此之外,余老师还介绍了北家山Ⅰ区的勘探情况。该区地势北高南低,南湖清水河一溪沟。南北高差50余米,现地貌为层层梯田。夯土台基和房址分别构成三组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“品”字形建筑群落,南北彼此间距70—80米,由道路相连。建筑群落具有十分明显的区域性,建筑基址群外围的夯土围墙及壕沟,又表明这是一处自成一体的封闭式的地理单元。余老师还探究了开城古道的遗址判别和意义,长虫梁古城址是开城安西王府遗址的中心地带一王府宫城,城内中央大型夯土基址,呈“工”字形平面结构,殿基前留有大面积空旷区域,增入了适应蒙古习俗要求的内容,体现了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。开城“六盘”安西王府宫城的勘定、测绘工作,为“六盘”安西王府遗址与西安“京兆”安西王府故址及与元三都的多方面比较研究、同时对元代城池规制等研究都提供了宝贵的材料,具有重要学术价值。
最后,余老师总结三点:
第一,历史上各民族空间分布变迁和对地理环境的利用与开发,由此产生以不同生产方式为生计的民族之间的交往融合。
第二,随着历史的更迭和演进,人群体质类型的构成变得多元或复杂,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历史上多次的族群迁徙。
第三,农牧分界不是绝对的线性界限,在不同时期盈缩变动。古代民族(种族)的生产生活、文化交流的结果是民族融合的实现和社会文明的进步。
讲座结束后,学院师生向余老师提问,余老师耐心一一给予解答,讲座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落下帷幕。